• 海外营收飙涨,爆品齐发,昆仑万维成中国AI出海龙头

    2025年05月08日 11:52:01   来源:壹度Pro

      中国式AI的出海趋势,已是确定性事件,昆仑万维当属其中的佼佼者,实现了在底层技术、大模型及应用方面的全面突破。

      目前,昆仑万维构建了AI短剧、AI游戏、AI音乐、AI社交等端到端的生态场景,驱动了公司业务保持高速发展。

      而此种“AI全栈商业”的完美闭环更是在业绩报告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近期公司发布的2025年Q1财报的显示,一季度营收17.6亿元,同比激增46%,海外收入占比飙升至94%。

      颇为优秀的业绩答卷背后,昆仑万维究竟是靠什么撑起这家“中国AI新势力”的估值?未来的价值增长潜力又当如何?让我们一起拆解一下。

      | 两大亮点,成为最会出海的中国AI明星 |

      若是把众多的中国AI企业看作科技“舞台竞技圈”,与其他长期在“台前表演”的AI公司相比,昆仑万维算得上低调的明星,用幕后“长跑英雄”来形容它并不为过,这源于昆仑万维有着持续发展的商业化能力。我们从2024年和2025的Q1财报中就可找到答案。

      如何评价这份财报?

      第一大亮点,保持了持续性的稳健营收。

      财报显示,公司2024全年营收56.6亿元,同比增长15.2%,整体毛利率达73.6%,已处于行业金字塔层级拔尖水平。把时间线拉长,从2021年的不足50亿营收,3年间,昆仑万维的营收一直稳中求进。

      即使在2025年Q1,公司营收仍然同比增长46%。在全球化经济复苏发力、AI科技巨头普遍面临高成本算力和大模型内卷的背景下,实现稳健增长并非易事。

      昆仑万维怎么做到的?

      AI基本盘业务贡献显著——如,去年短剧平台Dramawave年化流水达1.2亿美元,AI音乐ARR突破1200万美元。更关键的是,其毛利率高达76.9%,远超行业均值58.4%,显示出技术壁垒带来的商业溢价能力。

      第二大亮点,昆仑万维已经成为海外收入占比最高的中国AI企业。

      相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光伏、手机等制造类行业的企业出货,昆仑万维显然更进击,做全球化生意,挣更多外国人的钱,一直是中国企业多年追求的出海诉求。从结果上看,昆仑万维也确实把“出海”打造成了自己最显眼的基因。

      以2025年Q1为例,其海外收入达到了16.7亿元,同比增长56%,且结构高度优化:发达国家市场(美、日、英)贡献主要利润,新兴市场(印尼、巴西、印度)则成为用户增长引擎。以短剧平台Dramawave为例,北美上线仅4个月,下载量突破3000万次,月活超1000万,单用户付费率达8.7%,远超国内同行。

      这种“高价值市场变现+新兴市场扩盘”的打法,与TikTok的全球化路径异曲同工。

      与此同时,不妨也来看看同样涉足海外游戏、短剧业务的同行大厂。腾讯海外游戏的收入去年同比增长为9%,短剧平台巨头中文在线的营收则为负增长,Q1同比增长达到4.67%……对比之下,昆仑万维似乎更具有成长和投资的韧性。

      往深处思考,AI以及大模型爆发带来的产业红利只是表面现象,蛋糕每个人都能分一杯羹,而持续性的增长爆发非每家AI玩家都能做到。究其根源,是昆仑万维长期构建的核心能力。

      | 三大底座能力,构建起长期主义价值 |

      具体看,昆仑万维的底座能力来自3个方面,通过1+1+1>3的组合拳效果,达到比传统意义上“1+1>2”更大的价值。

      首要的一点,就是持续的前沿投入和创新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昆仑万维是业内率先瞄定“All in AGI与AIGC”发展战略的企业,自2023年All in AI以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其中2023年-2025年1季度合计投入研发费用近30亿元,研发费用率平均在20%以上。其中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15.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9.5%,研发投入占比高达27%。

      27%在科技行业属于什么水平?举个例子,科大讯飞去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19.62%,华为为20%左右,不难发现,昆仑万维的投入强度,远超中国的部分科技巨头,彰显出公司在研发、创新、基础科学探索、人才培养等领域的长期性持续性战略性坚持。

      强投入自然也带来了好结果。目前AI模型侧的各项技术逐步取得突破并拿下诸多冠军:

      自研的AI音乐大模型达到行业SOTA,位居全球第一;

      Skywork R1V多模态思维链推理模型达到开源SOTA,位列全球同类型开源模型第一;

      AI短剧创作工具SkyReels视频大模型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此外,公司旗下的大模型学习强化Skywork-Reward奖励模型亦达到全球第一。

      第二大能力,是落地场景的商业化能力。

      事实上,在探索商业化进程中,的确需要把技术和场景结合,用户价值才能体现。昆仑万维的产品矩阵则体现在“AI短剧、AI音乐、AI社交等垂直领域”,并成为现象级产品,进而实现商业回报。

      如在AI短视领域,SkyReels是全球首个集成视频大模型与3D大模型的AI短剧创作平台,释放了制作剧集方面的传统设备和人力成本。

      其最新发布的V2模型在HuggingFace的下载量近3万次;而在AI音乐领域,Mureka V6引入“思维链”技术,用户创作一首流行音乐的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10分钟,且平台通过订阅制、版权分成等模式,将付费率提升至18%。这种“技术-工具-商业化”的闭环让AI从实验室走向场景落地,也带给了公司不错的现金流。

      截至2025年3月底,昆仑万维AI音乐业务年化流水收入ARR达到约1200万美金(月流水收入约100万美金);而在AI社交领域,截至报告期末,AI社交业务单月最高收入突破100万美元,不可谓不火爆,进一步佐证昆仑的应用落地能力。

      最后,则是共建生态的能力。

      与传统的生态捆绑和流量营销不同,昆仑万维的生态繁荣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把产品形成矩阵,音乐、社交、短剧等几大业务同频共振,类似当年字节跳动的抖音、头条、火山视频等,从目前看,昆仑万维的几大业务已经相互影响,用户流量粘性愈发增强,产品生态价值得到充分验证;

      生态的另一面还能从“技术开源、行业合作、开发者合作”中找到答案。比如,2025年2月,公司开源全球首个AI短剧全栈技术栈(含剧本生成、3D渲染、视频合成),吸引超5万开发者入驻;2025年5月即将发布的Skywork.ai平台,更将开放“五大专家Agent”,支持开发者调用多模态工具链。这种“开源换生态”的策略,正在复制Android的成功路径——通过降低开发门槛,快速占领长尾市场。

      最终,三大能力推动昆仑万维搭建起强有力的营收实力和未来潜力。换句话说,这家公司的估值走向,将会非同一般。

      | 中国式AI龙头新势力,估值空间可以更大 |

      所谓估值,通俗的理解就是市场或者投资者对企业的认可程度,估值最重要的两个维度,一个是企业价值,一个是公司价格。一般的逻辑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资本市场最终看的也就是这家公司的价值呈现,价值又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持续增长,一类是持续下跌,一类是迟滞增长。简言之,上涨、下跌、迟滞。

      按照上述理论,华泰证券曾基于SOTP估值法,将昆仑万维的目标市值定为552亿元,核心逻辑是“AI业务隐含PS仅5倍,远低于海外对标公司(如OpenAI的PS 20倍)”。单看这一点话,昆仑万维的估值目前是其营收的10倍以上,不过这也还显得不太足够。

      得出这样的结论并非没有道理,背后实则是估值框架的切换——传统互联网、科技股估值看重利润或者所谓短期的市盈率等财务健康情况,而AI赛道更关注“技术壁垒×商业化成长速度”等多重维度。拆开来看,更聚焦成长性和护城河两点。

      先讲昆仑万维的成长性,尤其是长期性成长。为何要看长期,因为长期代表这个行业的周期红利,比如最近大厂间竞争颇为激烈的外卖行业,十年前市场对美团的数千亿估值测算,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移动互联网浪潮下美团的长期成长性推算。换到AI行业,未来行业潜力空间同样是确定性事件。

      IDC数据显示,预计到2028年全球AI市场将激增至8159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32.9%。其中,生成式AI全球市场五年复合增长率或高达63.8%,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42亿美元,占AI市场投资总规模的35%,中国市场的企业则更为突出。

      考虑到AI音乐、AI游戏、AI社交等大多由生成式AI驱动,只是细看其中某个领域,未来前景亦是乐观。以AI短剧为例,未来数年该赛道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千亿美金以上,产业蛋糕十分巨大。

      由此昆仑万维的红利已经清晰可见,其在业务细分领域的增速也回应了这种成长性的无限可能。例如,AI音乐Mureka自上线以来,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Mureka2025年3月全球访问量达333万,环比增长86.5%,增速位居全球AI音乐品类榜首;昆仑万维推出的AI社交应用LinkyLinky累计下载量突破1000万次……

      再看昆仑万维的护城河。成长是基于行业增速而言的,但不是每家公司都可以雨露均沾,根本上要看企业的底层护城河。

      昆仑万维的第一个护城河是用户。

      这点很好理解,同微信、抖音依托于数亿乃至十亿以上用户进而创造上万亿的市场价值的道理一样,目前昆仑万维已经成功在多个海外市场建立了稳固的用户基础,全球整体月活跃用户稳定在近4亿,业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述内容讲到的业务线产品的下载量也表现的可圈可点。

      有意思的是,昆仑万维的用户增长策略不同于其他大厂,公司全球化的差异点在于:其一,避开巨头扎堆的“红海”,聚焦AI驱动的垂直场景(如短剧、音乐);其二,技术开源策略降低本地化成本,例如SkyReels-V1模型开源后,北美创作者人均内容生产效率提升3倍。这种“技术+生态”的组合拳,让其在小赛道里跑出大空间,赢得了更多用户的青睐。

      第二个护城河,在于技术价值。

      Deepseek的成功证明了非大厂在AI领域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打破了“算力即竞争力”的固有认知。昆仑也取得了很多成果,昆仑万维“天工”系列大模型是其研发成果的核心体现之一。

      在AIGC领域,昆仑万维通过天工大模型的发布,打开全新的增量空间,成为推动AIGC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而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昆仑万维对AI大模型底层架构的深度探索,比如,昆仑万维与北京大学合作研发的“MoE++”框架,通过引入“零计算量专家”与跨层路由路径整合,将吞吐效率提升1-2倍,路由稳定性显著提高。而从其官网获悉,天工大模型还将变得更聪明,并将在5月份再次迎来升级:发布全球首款生产力场景通用Agent平台——Skywork.ai,将针对专业文档、数据表格、演示文稿、播客及网页内容等高频使用场景打造五大专家级AI Agent。

      但昆仑万维的技术价值并非仅在于此。在被视为AI算力基础设施的芯片业务方面,公司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满足AI芯片研发的高强度需求,昆仑万维大力扩充了研发团队,截至一季度末,旗下艾捷科芯的员工数量已接近200人,涵盖芯片设计、算法研发、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大有对标以芯片为傲的寒武纪的态势,让市场对其充满想象。

      按照昆仑万维自身的说法,该公司实现了“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算法—AI应用”全产业链布局,在业内,大厂尚需要在算力资源方面依赖“进口”,昆仑万维踏出自研的这一步棋,侧面作证公司的创新价值。

      而且,上述种种估值分析还只是从商业化角度去判断,作为一家中国企业,它的真正价值在于:代表中国新质生产力的出海。这与资本市场近年强调的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呼声不谋而合。

      例如,昆仑在开源全球首个使用扩散强迫(Diffusion-forcing)框架的“无限时长”电影生成模型——SkyReels-V2。此次开源不仅为全球创作者提供“零门槛”工具,更将中国技术标准推向世界舞台。它证明了中国AI企业不仅能突破“卡脖子”技术,更能以开源策略打破文化壁垒,实现全球化落地。从这个角度看,昆仑为中国科技企业国际化的提供了新范式。

      | 结束语 |

      当市场还在争论“一些企业到底是AI公司还是故事公司”时,昆仑万维在第一季度的开年红业绩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造血能力”已然夯实。

      在AI的马拉松赛道上,昆仑万维正以“技术-场景-生态”的三重引擎,加上长期性成长以及技术性价值,跑出一条独特的中国路径。

      正如一位硅谷投资人所说:“他们证明了,AI的未来不只属于硅谷。”从这些角度看,昆仑万维的未来估值显然可以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即时

    新闻

    明火炊具市场:三季度健康属性贯穿全类目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企业IT

    重庆创新公积金应用,“区块链+政务服务”显成效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3C消费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高能实力,创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

    研究

    中国信通院罗松:深度解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

    9月14日,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专题论坛在沈阳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