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类股票的持续飙升,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们开始质疑,是否这些科技股们被高估了?是不是到了挤泡沫的时候了?
从当前看,科技股的飙升之势头似乎仍然不可阻挡。像苹果公司和微软这样的硬件巨头,技术驱动的消费巨无霸亚马逊和阿里巴巴们,随着疫情的影响深化,这些公司的表现也越来越出色。疫情导致的业务和消费者体系的推动,使得互联网服务从基于云的服务提供商,到金融科技、电子商务,甚至移动办公等业务类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暴涨之势。
截至7月31日,纳斯达克指数已经实现20%以上的累计上涨,同期MSCI指数也上涨了20%。与标普500相比,很明显,投资者们更加青睐科技股。毕竟强劲的收益在推动着科技股的估值。全球科技股的市盈率约为26.5倍,要比MSCI指数高出30%左右。二者之间的差距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基于非理性投资者带来的结果。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笔者看来,某些高价股的价格仍然是合理的,特别是对于具有可持续增长动力的公司而言,他们存在便是为“创造记录”而存在,比如苹果和微软等。
再者,高价股的价格并不能够完全代表公司的成长性和竞争力。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科技公司都在被高估。事实上,科技股的估值溢价率相对于历史高位来说,还是维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科技股的估值溢价率最高出现在2002年的股灾,溢价率为2.3,如今该数值仅为1.3左右。
在2000年至2002年,科技公司仍然处在独自发展的轨道中,而今,科技公司的存在越来越享受网络协同效应带来的好初中,因为能够利用规模化优势来迅速增长利润和营收。
另外一点,高估值也不一定等同于高风险。与长期增长驱动的高科技公司相比,那些周期性增长驱动的科技公司可能受益更强。但周期性公司可能风险更大,最好的例证就是Zoom,在市值突破1200亿美元之际,早期投资者李嘉诚也赚得盆满钵满。但这并不能够代表在疫情消散后,Zoom仍能够维持在如此高的市值状况下。
风险背后,基本面是我们最需要看中的对照。大概没有多少人知道在2007年,苹果公司发布第一代苹果手机时,在苹果完成一年内售出300万部产品后,苹果公司的股价达到18美元左右。而现在,苹果公司每年的销量大约在2亿部。对应2.3万亿美元的市值,算泡沫吗?
但如果仅仅依靠静态时间来做计算的话,科技公司的股价可能还会更高。但是,市场总是在螺旋中上升,并不断调整公司策略以适应用户和时长,在赚取利润的同时维持竞争优势。
想当初从一家DVD租赁起家的奈飞如今是拥有将近2亿用户的流媒体巨无霸,亚马逊能够从一家书店租赁和销售做到云计算之王,物流之王和零售之王。这么看,这些公司的前景依然明朗,虽然股价高企,但仍有利可图。
但并非所有的公司都会是“奈飞第二”、“亚马逊第二”……想要成为颠覆者不容易,成为一只高价股且几乎不会被看出有多少泡沫的科技股,更难。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25年5月4日,首届商学院戈壁友谊赛于甘肃省酒泉市圆满举办。在这场4天121公里的戈壁征途中,vivo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为赛事提供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及定制影像服务,以技术赋能助力参赛选手与观众记录戈壁之上的热血奔赴,共同探索科技进步、商业文明与自然共生的未来路径。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