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与机器人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全球机器人产业正迈向智能化、具身化的新阶段。中国力量正在加速崛起,不仅在市场规模上持续扩大,更在具身智能领域加快技术突破与应用落地,日益成为全球机器人竞争格局中的关键驱动力。
IDC预测,到202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据近半份额,并以近15%的复合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成为推动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长的核心引擎。
得益于制造工程能力优势、先进技术加速投入、场景适配效率提升以及产业政策有力支持,中国厂商正在全球机器人市场逐步崛起。中国企业在多个机器人赛道持续深化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推动市场拓展,正稳步实现从“追随者”向“引领者”的战略转型。
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与技术双重领跑
2024年,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突破10万台,配送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中国厂商以84.7%的出货份额引领全球,头部企业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和多场景落地,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擎朗智能、普渡机器人、高仙机器人、云迹科技等企业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显著领先优势,出货量位居世界前列。
同时,中国厂商在具身智能、系统集成等核心技术领域持续突破,结合丰富的多场景应用经验,推动商用服务机器人实现快速智能化升级。
四足机器人:加速迈入规模化应用
2024年,全球四足机器人市场规模超过1.8亿美元,出货量约2万台,应用需求在电力、石油、公共安全等领域持续扩展。产品涵盖消费级和商用级四足机器人,市场出货量稳步增长。
从全球格局来看,中国厂商宇树科技、云深处依托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高度集成的产品设计,在性能表现、出货规模及开放性等方面实现突破,正逐步重塑全球市场领导格局。
人形机器人市场:技术突破与场景探索同步推进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正通过“技术突破—应用验证”的双向循环模式加速发展,吸引多元化厂商积极参与,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推动行业持续进步。各行业龙头纷纷入局,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扩展。行业主体涵盖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服务机器人厂商、工业机器人厂商、汽车制造厂商、智能家居厂商及手机厂商等。
当前,人形机器人正处于技术快速创新阶段,行业百家争鸣、蓬勃发展,围绕本体、小脑、大脑三大核心技术架构持续演进,其中“大脑”所依托的具身智能大模型成为关键突破方向。百度、华为、字节、智元机器人等企业正积极推进具身智能大模型的创新升级与应用落地。
市场整体保持强劲增长,IDC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商用销售出货量预计约5千台,2030年将增至近6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超95%。
协作机器人:出海提速,生态布局协同演进
中国工业机器人正加速出海,依托成熟完备的本土产业链体系形成显著的成本优势,并凭借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积累起规模效应,持续拓展海外市场。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海外收入总计超过20亿美元,其中协作机器人出口收入达到约7410万美元,同比增长34.7%。遨博、大族机器人、节卡、越疆等代表性厂商加快海外布局,不断推动产品迭代与智能升级,提供多行业解决方案,拓展东南亚、欧美、日韩等市场,并构建本地化服务体系。通过参与国际展会、联合海外伙伴推广,不断提升全球影响力,推动生态协同发展。
IDC同时指出,具身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实现依赖多项关键技术的融合与复杂系统的集成,以满足多样化、复杂化的应用场景需求。
中国厂商正加快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完整产业链,从在多行业场景率先落地应用,推动技术从验证走向规模部署。多元参与者共同打造开放生态,正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走出实验室、走向实际生产与生活场景。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报生成中...
海艺AI的模型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广受好评,目前站内累计模型数超过80万个,涵盖写实、二次元、插画、设计、摄影、风格化图像等多类型应用场景,基本覆盖所有主流创作风格。
奥维云网(AVC)推总数据显示,2024年1-9月明火炊具线上零售额94.2亿元,同比增加3.1%,其中抖音渠道表现优异,同比有14%的涨幅,传统电商略有下滑,同比降低2.3%。
“以前都要去窗口办,一套流程下来都要半个月了,现在方便多了!”打开“重庆公积金”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流程提交相关材料,仅几秒钟,重庆市民曾某的账户就打进了21600元。
华硕ProArt创艺27 Pro PA279CRV显示器,凭借其优秀的性能配置和精准的色彩呈现能力,为您的创作工作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双十一期间低至2799元,性价比很高,简直是创作者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