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显示技术的演进历程中,Mini LED 已成为行业公认的下一代升级方向。从TCL、海信、创维到三星,主流电视企业纷纷加码布局,无论是产品阵营的规模还是市场份额,Mini LED 都已实现对OLED的超越。
然而,正当Mini LED技术高歌猛进之时,其内部却悄然分化出两条不同的技术路径——SQD-Mini LED与RGB-Mini LED。谁将成为Mini LED的真正新方向,已成为行业与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尽管两者同属Mini LED技术家族,但其底层发光逻辑、色彩表现与系统架构却存在本质差异。RGB-Mini LED采用传统的三色灯珠混光方案,通过红、绿、蓝三色LED组合实现白光输出,其在单一色彩显示上表现优异,但在复杂画面中易出现色域下降与串色问题。
而SQD-Mini LED,则创新性地采用单灯白光设计,结合“超级量子点”发光层与高精度滤光系统,实现了从背光到显色的全程高色域覆盖,显著提升了色彩纯度与稳定性。
SQD-Mini LED的核心突破在于从根本上重构发光与显色架构。无论显示单色还是多色画面,都由背光激发“超级量子点层”发出纯净的三色光,混合成白光后再通过“超级蝶翼华曜屏”的晶粹高色阻材料精准滤光,从而实现100% BT.2020色域覆盖和ΔE<0.9的专业级色准。这一机制不仅解决了RGB-Mini LED在多色画面下的串色与色域衰减问题,还在同样成本下实现了更高的分区数量与发光效率。
其摒弃了RGB三色灯珠混光的设计,无论显示单色还是多色画面,都由背光激发“超级量子点层”发出纯净的三色光,混合成白光后再通过“超级蝶翼华曜屏”的晶粹高色阻材料精准滤光,从而实现稳定显示的全局高色域。
除此之外,SQD-Mini LED在材料、光学结构与整机集成方面也实现了系统级创新。例如,“万象分区”控光技术、绚彩XDR 10000nits峰值亮度、极致薄型设计等,共同构建起其“光色双绝”的画质表现。
可以说,SQD-Mini LED与RGB-Mini LED都是Mini LED技术升级的重要成果,钉科技注意到,目前两项技术也已经市场化。
RGB-Mini LED方面,海信率先推出了量产机型116英寸UX、并即将发布主力机型U7S Pro,TCL则在9月的秋季发布会上推出了两款RGB-Mini LED电视Q10M Ultra 和 Q9M 系列,在亮度、对比度、分区控光等方面均已达到高水准,足以满足大多数消费者对高端画质的需求。
SQD-Mini LED方面,由于这一技术由TCL打造,目前其具备独占优势,同样在TCL秋季发布会上,TCL推出了首款采用SQD-Mini LED旗舰机型TCL X11L,以“光色双绝”的机皇形象亮相。
观察来看,RGB-Mini LED未来会是行业通用型技术,除了海信、TCL之外,三星、索尼、创维等品牌也都已经或正在布局相关产品,而SQD-Mini LED则由TCL来主导,毕竟其中包括了大量TCL自有画质技术或核心器件,比如万象分区、超级蝶翼华曜屏等,其他品牌无法简单复制。
钉科技观察来看,在Mini LED技术的发展进程中,SQD-Mini LED与RGB-Mini LED并非对立关系,而是互补与共生的双轨道,这从TCL既推RGB-Mini LED电视,又布局SQD-Mini LED电视就可以看出来。
未来,RGB-Mini LED或继续推动技术普及与市场下沉,承担起“科技平权”的使命;而SQD-Mini LED则面向高端突破、定义画质天花板,引领行业向更广阔的色域、更精准的光控、更融合的体验迈进。
TCL作为Mini LED领域的领导者,其双线布局的策略显得尤为明智,既保持了现有产品的竞争力,又通过尖端技术持续强化品牌高度。这种“稳健与颠覆并存”的产品思维,不仅覆盖了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也为后续向Micro LED等更前沿显示技术的演进埋下伏笔。
无论是SQD-Mini LED还是RGB-Mini LED,都是Mini LED技术大树上的重要分枝。它们共同推动显示行业向前发展,也让消费者在不同价位、不同场景下都能享受到Mini LED带来的画质提升。而谁能成为“新方向”,将取决于谁更能贴近用户真实需求、谁更能在体验与成本之间找到最优平衡。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报生成中...
海艺AI的模型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广受好评,目前站内累计模型数超过80万个,涵盖写实、二次元、插画、设计、摄影、风格化图像等多类型应用场景,基本覆盖所有主流创作风格。
IDC今日发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显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出货1,2万台,同比增长33%,显示出品类强劲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