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OX纯血联合+AMD 锐龙 AI Z2 Extreme,ROG XBOX掌机X预约全面开启!HC2025丨高校创新力量“花开”开发者日,鲲鹏昇腾使能科研创新美好生活从焕新家开始 京东家电家居好物国庆期间限量5折抢从概念到现实:高通携手生态伙伴推动AI规模化落地华为蔡凌宇:全场景构网,交能融合,激发AI潜能,助力新能源成为主力电源五大越级实力加持,捷途X70L超级置换抢购价9.99万元起淘宝团购上线:本地生活的“两种解法”国庆出行前:滴滴整理了一份安全提醒从文化普及到技术革新,咖啡机如何成为小家电爆品?TCL、海信的下一步,“搞定” AI 与出海,重新定义 “家的边界”汽车价格战全面熄火了?不卷价格该卷什么?无网无电:实现监控摄像头的“全方位自由”乐享科技官宣完成2亿元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约25亿元安吉尔多款新品重磅上市 引领行业迈入全屋净饮水新时代孟樸谈高通在中国发展30年,始终与中国伙伴同频共振TCL华星供屏小米17全系、小米S Pro全系、小米平板8,以显示革新定义生态旗舰新高度第三代蓝电E5 PLUS 官图公布:纯电续航 230km、11月预售秋日温差难眠?让TCL小蓝翼C7新风空调守护你的每一夜安睡双11小红书市集打响「好货战」:平台亿级资源重押好货店播、爆品增长得益于高通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明年Galaxy S26系列三星或继续升级存储
  • 首页 > 产经新闻频道 > 媒体快读

    淘宝团购上线:本地生活的“两种解法”

    2025-09-28 18:04:07 来源:互联网江湖

      外卖之后,团购大战又要来了?

      9月20日,淘宝正式上线了团购,覆盖上海、深圳、嘉兴三城,品类覆盖茶饮、甜品、正餐等高频消费场景。此外,淘宝闪购将同步接入淘宝、支付宝、高德三端入口。

      天眼查APP商标信息显示,今年8月份,阿里申请了“TAOBAOSHANGOU”多项商标。

      外卖大战刚过,紧接着上线团购业务,背后传递的信息值得细品。

      这次上线时间节点就很有意思。

      淘宝这次推出团购,恰好是在十一前夕,回顾淘宝闪购、外卖业务上线,也是在五一前一天。

      这完全区别于淘宝传统的习惯。过去,互联网擅长造节,比如双十一、618,以大促来撬动电商业务增长。

      但两次本地生活的重大业务进展,为何都是卡着两个长假?

      细想之下,也不难理解。核心原因可能在于增长的逻辑变了。

      “金九银十”上线团购,本地生活有了新格局

      传统电商时代,核心命题是塑造线上消费习惯,因此需要主动 “造节造势”,让618、双十一活动带动线上影响力。

      本质上,电商造节是用价格牵引需求。

      本地生活却不同,闪购和团购,重在线下履约,是用供给牵引需求。

      特别在重大节假日,人口充分流动,比如,五一、十一、长假期间,人们或是回乡探亲,或是举家外出旅游,或是三五好友聚会团餐,团购、即时零售的需求都会有波峰爆发。此时上线更容易实现增长。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五一期间和家人一同去出去旅游,自驾到了当地已经是傍晚,略有凉意,晚上住宾馆才想起来忘了给孩子带睡衣,于是便直接用闪购下单,半个小时便送到了。

      出门在外,这类家庭即时需求其实并不在少数。

      而且,近年来,节假日出行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了,为啥现在MPV这么火,就是家庭的出行需求和场景变多了。

      淘宝卡在十一前夕上线团购,某种意义上更符合线下消费的周期性规律,

      根据去年的数据,十一期间,本地生活服务到店消费同比增长41.2%,国庆假期前5天,餐饮堂食消费日均值相比2023年国庆假期增长33.4%。

      虽然有了618和双十一,但金九银十的消费定律并没有失效。

      从本质上来看,“618、双十一”与“五一、国庆”在商业逻辑上的区别不大,都是用节日来聚集规模化的需求,然后用规模化的供给来解决供需匹配的效率问题,

      当前互联网的两大趋势,一个是AI,一个是即时零售,都是解决效率问题。因为人性是懒的,所以从青铜时代到AI时代,人类一直在追求极致的效率。

      而团购的本质,其实也是解决效率问题,在生活服务供给过剩时代,提升供需匹配的效率。

      团购,其实是一种“折扣前置”。

      从需求端看,消费者到店核销套餐,远比一个菜一个菜地点餐,餐后要求老板抹零、折扣要高效得多。

      从供给端看,团购,其实是优质供给的集合。

      比如餐饮商家做团购套餐,挖掘“单品爆款”,就像白酒卖大单品一样。本质上是一种排列组合,怎么能够把当季最具性价比的食材做出来爆款,怎么形成规模,成为增长点?

      这些才是对于商家来说最为关键的问题。

      于阿里而言,供给是阿里的基因,无论是以前的淘宝,天猫,还是现在的外卖团购,阿里总是擅长整合资源,然后去思考“怎么解增长问题”。

      团购是到店,外卖、闪购是到家。到店、到家两个业务增长问题,肢解开来其实就是用户习惯的“拉新、留存”问题。

      怎么拉新?怎么留存?其实还是要满足“低频刚需,高频刚需”两个条件。

      用高频消费激活用户习惯,低频消费留住用户心智。

      用户习惯是需要不断“被激活”的。

      举个例子,电梯里多了很多支付宝碰一碰装置,用户拿手机碰一碰就能领红包。自从电梯里有了“碰一碰”,不少人超市买东西,都主动要求用支付宝。

      由此,一部分用户的小额支付的习惯,正在从微信迁移到支付宝。

      用户粘性强如微信,也是如此。何况是本地生活的团购?

      于淘宝而言,闪购、外卖是典型的高频刚需,能不断激活习惯,这就像是到超市里买鸡蛋,鸡蛋是必需品,但消费者在买鸡蛋之外总会顺带买一些其他商品。

      所以,团购业务也会受益。

      团购相对低频,但同样是刚需,这样的业务容易形成“心智锚点”:比如异地旅行的特色餐饮套餐、办公时急缺转换器,虽不常消费,却能在关键场景中深植 “淘宝可解决线下需求” 的认知。

      至此,闪购、团购业务,便能形成一套正循环体系。

      流量OR供给:本地生活的两种解法

      过去几年,短视频平台用流量,已经把本地生活重做了一遍。

      短视频平台做本地生活的核心逻辑,是流量思维:用流量吸引商家,低价吸引用户,GMV增长也很快。

      但归根到底,还是集中在到店的团购业务,原因在于,团购业务最容易当成“变现”业务来做。

      短视频平台长于流量算法,是路径使然。

      毕竟,短视频内容平台有流量红利,于是商家就开始做投流增长,但大部分本地生活商家其实希望能够按照最终交易结果付费。

      为什么呢?因为本地生活与实物电商最大的不同是,重在履约。

      商家投流固然有增长,但如果一次投流不能产生复购,那么ROI还是会掉,投流的费效比就会降低。

      长此以往,难以形成正循环。

      与流量变现的逻辑不同,外卖、即时零售不是有流量就能增长,而是要靠复购,是靠供给-履约-交付一整个闭环链路。

      也就是说,到家、到店是一体两面,是商家资源的复用,到店是到家业务的延伸。

      这可能是淘宝最终还是选择做团购的原因之一,底层是“互补品”逻辑:到家高频补充到店低频,零售长尾品类补充外卖餐饮核心品类。

      你看,淘宝团购首批上线的茶饮、甜品、正餐、自助餐及城市特色小吃等多个餐饮品类,都是核心的高频刚需品类。核心思路还是把高频的品类供给做起来,然后再去做品类的扩容。

      也因此,只做团购不做外卖的本地生活版图是不完整的,缺了到家的核心版图,团购就始终缺一块壁垒。

      短视频的流量长板足够长,所以,这块壁垒的缺失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

      与短视频平台不同,淘宝则走出了另一条路,用“供给”来挖掘需求。

      本地生活的“供给增长”逻辑,核心其实就是复购逻辑。

      对于消费者来说,团购满足的是“计划性”消费,闪购满足的是“即时性”消费。这两者都需要高质量的供给。

      举个例子,假期同学聚会是计划性需求,要选一家味道、价格、环境都合适的餐厅,这个时候用户对于供给的质量是有预期的,商家端的供给质量上去了,就更容易产生新的复购,新的需求也就产生了。

      而旅游途中买浴巾、充电器属于“即时性”消费,这类需求是长尾需求,更看重品类的丰富度。

      于淘宝来说,后者是固有的供应链优势,发挥出来优势并不难,最关键还是要打磨好团购的供给质量。做大供给,激活到店业务之后,淘宝的本地生活业务版图也就更完整了。

      如果站在整个阿里战略的视角来看,淘宝做本地生活,其实也是阿里“大消费”战略进一步落地。

      阿里目前有两大战略,一个是AI+云计算,另一个则是“大消费”。

      8月29日,阿里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在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CEO吴泳铭明确表示,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阿里面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

      淘宝打通饿了么、飞猪、盒马,上线大会员体系,推出扫街榜、发力即时零售、上线团购,其实都是“大消费”战略的一环。

      从这个视角看,阿里重做本地生活,内部增量可能远比外部增量重要的多。

      也因此,我猜测,对于当下阶段阿里而言,做团购、外卖,重要的不是烧钱抢占美团多少份额,而是能在内部实现“大消费平台的内循环”。

      本地生活不只是存量,也有增量

      站在大消费的视角,再看淘宝做团购的思路,便有了另一个答案,做团购不只是抢蛋糕,更在于做大蛋糕。

      消费行业,好的供给能发掘出新的需求,典型的比如小米YU7,一上市就卖爆,在存量中创造出了增量。

      本地生活领域,外卖是存量,但即时零售是增量。

      当配送体系足够完善,用户在即时零售上的需求倍数增加,即时零售也就从应急消费,变成常态消费。

      这可能意味着需求端会进一步扩容:外卖的生意,不再局限于正餐这“一亩三分地”,而是更有可能打开万亿零售市场的增长空间。

      淘宝、美团,即时零售履约能力强的两家,是有希望把这个盘子共同做大的。一旦真正培养起来即时零售的用户习惯,美团跟阿里有可能都是赢家。

      不只是即时零售,团购业务方面,好的团购也是能带来增量的。

      团购的底层逻辑跟直播带货有点像,核心是需求规模效应,压缩出货成本,本质上是个“薄利多销”的逻辑。这些年直播行业崛起,受益的不只是某一家平台,而是整个电商行业。

      团购也是一样。

      最近团购大战火热,年轻人开始“屯券”了。这其实就是团购正在把潜在的需求挖掘出来。

      我自己亲身体验,过去中午出去吃饭、买东西几乎不用团购,但这两个月每天都要看看囤点券,比如吃饭、理发。门口有几个团购性价比不错的馆子,我和同事连着去了一个月。

      对商家来说,这意味着增量。

      不只是餐饮,整个消费行业,其实都是供给拉动增长,比如过去四平八稳的茶饮市场,各种融合性的口味充分丰富了供给,市场就此被引爆。

      再比如纯净水市场,大家都认为农夫山泉、娃哈哈一统天下,可还是跑出来了依云、百岁山。

      消费生意的护城河,其实不仅仅是在于占了多少市场份额,而是有没有从存量市场中,发掘出增量的能力。

      巨头之所以能够穿越周期,就是因为巨头始终都有挖掘增量的能力。

      也许,过去是新零售,是短视频、直播,而现在则是本地生活中的闪购、外卖和团购。

      战场在变,但巨头最本质的护城河不变。

      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互联网商业的“颠覆”,似乎渐渐忘却了所谓商业创新,不只有灵光乍现的模式突破,还有日复一日的场景迭代,和事无巨细的精算经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互联网商业不过三十年,正值当打之年。

      未来还会出现什么新物种,值得继续期待。

    中文科技资讯微信二维码logo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报生成中...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即时

    全球顶级AI创作社区回归!海艺AI国内首发“全民娱乐化创作

    海艺AI的模型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广受好评,目前站内累计模型数超过80万个,涵盖写实、二次元、插画、设计、摄影、风格化图像等多类型应用场景,基本覆盖所有主流创作风格。

    新闻

    市场占比高达35.8%,阿里云引领中国AI云增长

    9月9日,国际权威市场调研机构英富曼(Omdia)发布了《中国AI云市场,1H25》报告。中国AI云市场阿里云占比8%位列第一。

    企业IT

    “三位一体”数据保护体系,筑牢企业出海安全“生命

    戴尔科技一直致力于通过“三位一体”数据保护体系,为中国企业的数据安全“保驾护航”。

    3C消费

    雅马哈推出两款高端头戴耳机YH-4000与YH-C3000

    雅马哈昨日宣布推出两款头戴式耳机,分别是平板振膜的YH-4000和动圈原理的YH-C3000。

    研究

    IDC:2025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出货量同比暴

    IDC今日发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显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出货1,2万台,同比增长33%,显示出品类强劲的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