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智能体正在广州琶洲集体“涌现”。
9月23日,备受瞩目的「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大模型前沿技术分论坛暨琶洲模方孵化项目展示」在广交会堂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政府指导,海珠区政府主办,琶洲管委会及海珠城发集团承办,清智孵化器协办,并得到了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等单位鼎力支持。
本次论坛不仅汇聚了学界泰斗、产业领袖、明星创业项目及一线投资机构的众多精英,通过主题演讲、基金签约、项目路演、模方智能体发布及AI问辩等一系列精彩环节,全景式地展现了琶洲在AI产业化道路上的决心、路径,以及琶洲模方项目孵化的初步硕果。
当大模型竞赛进入以“应用”为关键词的下半场,行业共识日益清晰:AI的未来,关键在于落地。在此背景下,由清智孵化器与海珠城发集团共同设立的“清智·琶洲模方”,作为连接北京顶尖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应用市场的桥梁,其首批孵化成果的集中亮相,无疑为整个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1.领航
(一)开场致辞
本次活动由亚洲科学院院士、意大利技术研究院资深科学家、法国机器人协会副会长Ryad Chellali院士的开场致辞拉开序幕。
Ryad Chellali院士表达了对琶洲算法大赛的高度认可,并对琶洲模方孵化成果寄予厚望,希望通过琶洲模方搭建起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打造海内外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领航平台。
(二)琶洲模方推介
接着,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清智资本及孵化器创始合伙人张煜博士为与会者揭示了琶洲模方的“孵化密码”。
清智·琶洲模方是在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支持下成立的创新孵化平台,张煜博士将这一“孵化密码”概括为一套“IP+孵化器+基金”的立体化赋能体系。
依托AIR的强大科研实力,琶洲模方为创业团队提供对接全球顶尖专家的技术指导;聚焦“AI Agent”与“智能终端”两大核心领域,重点布局空间智能、数字医疗、数字营销、具身智能、智能硬件、智能芯片六大方向,构建“2+6”产业矩阵,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多元场景中的落地应用。
通过场地、算力、基金、专家指导和产业资源的全方位助力,琶洲模方正致力于构建一个良性、完善的创业创新孵化生态。
(三)签约仪式
接下来,活动迎来了一个标志性时刻。资本的注入,为前沿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在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一级调研员史春风与广州市海珠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伟锋的共同见证下,广州基金助理总经理、广州新兴基金董事长付燕与海珠城发集团董事长何来刚正式签署了琶洲模方基金合作协议。
这支基金的设立,标志着琶洲“技术+资本”的产业生态迈出了坚实一步。
(四)主题演讲
冲破“创新黑盒”不仅需要创业氛围,更需要前沿思想的指引。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重量级学者,从算力底层到智能应用,分享了他们对产业未来的深刻洞察。
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华胥基金创始管理合伙人、主席容志诚博士带来了题为《RISC-V 如何重构数据中心算力》的主题演讲。
容志诚博士指出,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指令集架构的自主可控成为关键。RISC-V以其完全开源、无专利束缚、高度可定制和低成本的优势,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打破现有垄断、实现“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产业生态的加速成熟下,RISC-V有望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巨大潜力,构建起与x86、ARM“三分天下”的自主计算架构。
在应用层面,人工智能正努力从理解语言走向与物理世界交互。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冯诺伊曼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光影焕像创始人谭平教授以《空间智能:三维感知、三维生成与三维运动》为题,为我们描绘了“3D+AI”的未来。
谭平教授阐释,如果说语言智能关联的是“思考”,那么空间智能则是与“观察”和“行动”相接。他系统地展示了其团队在空间智能三大核心领域的突破:在“三维感知”上,通过创新的视觉几何Transformer(VGGT)等技术,实现了可扩展至万张图片的大规模三维重建 ;在“三维生成”上,通过名为Dora的细节保留形状VAE模型,显著提升了3D模型生成的质量与精细度;在“三维运动”上,通过SkillMimic等项目,让机器人能够从人类演示中学习复杂的交互技能。这些研究成果,都为具身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洞见
(一)项目路演
来自琶洲模方的三支代表性团队分别登台,展示了他们在文生蛋白质大模型、空间智能大模型以及3D生成大模型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突破。
首先亮相的是由清华大学国强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首席研究员、水木分子首席科学家聂再清博士带来的“文生蛋白质大模型——水木分子”项目。
聂再清博士指出,当通用大模型进入行业应用下半场,大型语言模型的下一个前沿正是生物学。水木分子致力于成为生物医药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的领导者,通过其BioMedGPT多模态语义理解框架,融合文本、分子、蛋白质、细胞等多模态数据,直接从序列模式中学习和发现生命规律。
其最终目标是构建由智能体驱动的生命科学研究新范式,打造覆盖药物研发全生命周期的Chat Drug Design平台,引领第四代药物研发的变革。目前,公司已与复星医药、博奥晶方等超过20家著名机构达成商业合作。
随后,由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极佳科技创始人兼CEO黄冠博士带来了“空间智能大模型——极佳科技”的项目分享。
作为国内“世界模型”方向的先行者,极佳科技正致力于加速物理世界“ChatGPT时刻”的到来。
黄冠博士介绍,公司通过其国内首个具身世界模型平台GigaWorld-0,生成海量高质量仿真数据,与真实世界的开环数据结合,用以训练其VLA(视觉-语言-动作)具身基础模型GigaBrain-0。
这一“世界模型”与“VLA大模型”闭环的路径,极大提升了训练效率,并已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通过真机,实现了复杂柔性物体长程操作的“零样本”开放世界泛化。
最后专注于三维AIGC的创新企业“光影焕像”登台,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光影焕像联合创始人田飞鹏博士分享了“3D生成大模型——光影焕像”项目。
光影焕像正以大模型为驱动,打破传统3D内容生产的壁垒。公司依托其核心技术,包括支持高质量几何与精细纹理生成的3D物体大模型Craftsman3D,以及能够处理万级图像帧、实现高效三维重建的SAIL-Recon空间感知模型,致力于实现从三维感知理解到三维生成的空间智能一体化。
其Triverse.ai平台已在游戏道具、场景建筑、人物角色等领域展现出商业化潜力,未来将进一步赋能影视、家居乃至具身智能等更广阔的的行业场景。
(二)模方智能体发布
在项目路演结束后,本次论坛举办了模方智能体发布仪式。来自优逸人工智能、动易科技、智动未来等12位创始人及代表登台,共同启动“模方智能体”,琶洲模方成立仅半年,已成功孵化了29个智能体成果,并在今天集中发布其中12个代表性成果,进一步打造海珠新一代AI应用的“垂类模都”。
12家企业代表登台分享了他们的创新成果。
优逸人工智能首席医学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余运芳博士介绍了乳腺专科生成式诊疗大模型 Breast GPT,依托千万级多模态临床诊疗数据结合自研创新的 M-MoE模块化混合专家架构,RAG逻辑验证机制 + 知识图谱 + 规则引擎多重保障,从源头降低幻觉风险,拥有临床专业推理与交互生成能力,具备临床专业多模态影像智能诊断推理与临床诊疗智能辅助决策功能。
动易科技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毛书翰介绍了公司“Robot for AI”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软硬件原生协同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在智能体发布环节,毛书翰介绍了动易科技具身智能伙伴PHYBOT C1,在这款全球首个全身摆线关节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上,动易科技成功完成了「强化学习」算法的应用和大模型的集成,PHYBOT C1不仅具备语音和动作能力,还有影像交互功能。
智动未来创始人兼CEO陈思为展示了公司在低成本、多场景人形机器人上的探索。目前智动未来机器人已完成生产百余台样机/小批量,并在酒店、商场、园区、大厦等多个场所落地应用,形成了“执行任务—采集数据—创造收益”的飞轮。
优爱佳副总裁兼高级合伙人王旭斌带来了企业智能体平台"UiPlus-AIR",融合RPA、AI生成、自动化流程管理等多项前沿技术,打造企业信赖、自主执行的智能体。
迈璟科创始人金鼎健带来了AI营销平台“发发众推”,构建全新的真实用户分发矩阵,提出按曝光效果付费的模式。
芯宠工场联合创始人林堉介绍了企业的首发产品——AI宠物伴侣(硬件版)搭载端侧情感计算芯片,实现低延迟情绪反馈;重点推介了虚拟云宠物(APP端),是基于云端情感模型,支持跨设备同步成长数据。
烁谷科技创始人谢伟铎展示了公司在声音AI领域的最新突破,并向到场嘉宾介绍了由公司研发的全球领先的有声创作、声音合成、语音克隆及音频溯源鉴伪技术 。
酷幂科技联合创始人田维洋介绍了coollme - 全球首款智能IP管家,依托自研风格化AI模型矩阵、衍生品设计Agent、IP资产管理Agent与成熟的柔性供应链网络,首次帮助每个普通用户轻松打通从创意到IP商业化的端到端全路径,让每个人的创意可以轻松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好变现的个性化IP。
URS AI创始人赵嘉宝发布了全国首个全息互动式AI Agent硬件。URS AI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本地化大语言模型与多模态交互算法的三重融合,打造出无需佩戴任何设备即可进行自然交互的3D智能伙伴。
OneOneTalk创始人兼CEO赵翌捷分享了其“打造AI原生语言教学系统,聚焦国际中文教育,重塑全球语言学习范式”的愿景。
图灵微雀云创始人兼CEO强锋展示了其深耕法律垂直领域的“图灵微雀法律AI”平台,突破性的大模型幻觉抑制技术、可追溯可解释、像法律人一样思考的全流程智能体。
Aora AI创始人李想介绍了生成式视频课件和视频翻译生成工具AoraAI,通过多模态视频合成技术,多个视频合成Agent自动化处理视频生成。
3.争鸣
本次论坛以一场精彩的“AI问辩”作为压轴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辩论环节由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张一甲主持。辩论双方汇集了来自琶洲模方不同赛道的八位创始人,围绕“AI驱动下,未来产业生态是否会越来越去中心化?”这一核心议题展开了激烈交锋。
由优爱佳王旭斌、恺望数据邓稳、图灵微雀云强锋、酷幂科技田维洋组成的正方认为,未来生态会越来越去中心化。他们提出,人工智能正通过技术平台化与开源化实现“技术平权”,让小团队运营全球化业务成为可能,最终催生一个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
而由烁谷科技谢伟铎、智行AI王浩、URS AI赵嘉宝、OneOneTalk赵翌捷组成的反方则坚信,未来生态不会去中心化,甚至会更中心化。巨头将凭借强大的资本、算力、用户群体将使大量中小企业从“竞争者”沦为“附庸”,进一步巩固中心化格局。
双方辩手旁征博引,观点犀利,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产业未来的深度思辨。根据线下及线上观众的实时投票结果,正方队伍以“未来生态会越来越去中心化“观点获得了本场辩论的胜利。海珠城发集团董事、副总经理夏云为获胜方颁发了荣誉证书。
随着AI问辩的圆满落幕,本次论坛也画上了句号。这不仅是一场前沿技术与思想的交流盛会,更是一次琶洲模方AI产业生态成果的集中展示。
从“创新沙盒”的构想到首批智能体的集体涌现,一条从技术研发、产品孵化到商业落地的全链路闭环正在琶洲加速形成。
今天,人们共同见证了这座连接北京创新与大湾区应用的桥梁立柱架梁。可以预见,从琶洲这片热土出发,未来将会有更多AI时代的明星企业在此诞生。
(封面图及文中配图来源:「第四届琶洲算法大赛大模型前沿技术分论坛暨琶洲模方孵化项目展示」)
文章内容仅供阅读,不构成投资建议,请谨慎对待。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海报生成中...
海艺AI的模型系统在国际市场上广受好评,目前站内累计模型数超过80万个,涵盖写实、二次元、插画、设计、摄影、风格化图像等多类型应用场景,基本覆盖所有主流创作风格。
IDC今日发布的《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5年第二季度》显示,上半年全球智能家居清洁机器人市场出货1,2万台,同比增长33%,显示出品类强劲的市场需求。